(資料圖)
日前,一套以AI智能監測設備為核心,集合主動發現、快速預警、多方聯動功能于一體的山區高速公路預防性管控體系在浙江上(虞)三(門)高速公路完成運行測試后全面投入應用,為國內山區高速公路預防性安全管控積累了先期經驗。
山區高速公路地形地勢復雜,車輛高速行駛中由于視距不足、制動受限容易引發事故。為破解這一難題,浙江省交通集團旗下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在轄區高速公路復雜地形路段增設AI智能監測預警設備,借助科技手段和體系化管控舉措筑牢安全防護屏障。
據了解,這套預警系統利用毫米波雷達、鐳射一體機等設備監測路面異常事件,當路面出現車輛緩行、物品掉落、行人穿越等情況時,系統能快速發現并立即觸發現場聲光報警和電子屏提示設備,主動采取車道級限速、動態車道分配、匝道管控限流、貨車動態管理、交通事故響應等管理措施,為司乘人員提供安全保障。同時,監測數據同步傳輸至計算機系統產生報警圖文,聯動高速公路交警、交通執法隊及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應急處置措施,避免發生二次事故和次生事故。
目前,上三高速公路有近3公里特殊路段已實現AI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全覆蓋。自今年1月試運行以來,已主動發現異常停車事件6633起、主線占道和低速擁堵事件28起、車輛拋錨事件20起,平均2秒內實現事件監測,同步啟動預警預報,5秒內上傳報警信息實現聯動,具備“秒級發現”“實時監測”的效能。
與AI智能監測設備相配套,該預防性管控體系還在復雜地形路段更新縱向震蕩減速標線,增設貓眼道釘、主動發光型導向牌和雙組份雨夜標線等設施,夜間路側輪廓線和導向標志更醒目;建立高速公路管理單位與高速公路交警高效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山區道路交通事故處置預案,有效融合各方保暢力量,形成高速公路交警、交通執法隊、地方政府等多單位聯勤聯防聯動的快速反應機制。
“十四五”期,我國高速公路從大規模工程建設轉向智能化運營管理的新階段,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提升特殊路況、特殊天氣等情況下的通行能力顯得尤為迫切。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中西部山多,該預防性管控體系的創新應用實現道路保暢從被動管控向預防管控、主動管理轉變,提升了通行效率,為山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供了示范樣板。?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 環球新消息丨全國率先!福建印發方案創新實施“兩通工程”
下一篇:最后一頁
技術文明日進無疆,科技潮流浩浩蕩蕩,時代的發展在賦予人們更多選擇的
兩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區域活動(6月17日攝)。夏日時節,位于青
“小李,你打電話問問王懷俠老人現在在家不,昨天端午節活動,她沒來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