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烏沖突升級導致全球避險情緒上升,油價再次大幅攀升。原油作為“大宗之母”和重要戰略儲備,一直備受關注。
本文詳細復盤了七十年代以來幾次油價大幅攀升的經過,結合經濟指標、主要股指及各板塊在幾次高油價中的表現,探討高油價對主要指數、各行業以及細分領域產業趨勢的影響及其邏輯。
近期俄烏沖突升級,市場對原油供應短缺的擔憂情緒達到頂點。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夏、陳星宇在2月底報告中,探討了高油價對主要指數、各行業以及細分領域產業趨勢的影響及其邏輯。
以下是該報告的主要內容。
歷次高油價行情回顧
報告首先在回顧歷史上四輪原油價格大幅上漲行情后總結道:全球油價主要由供給與需求決定。同時貨幣因素也會對油價產生直接影響,地緣政治和原油庫存通過影響原油的供給需求間接對油價產生擾動。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1975:經濟和政治因素都在這輪石油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經濟層面來看,產油國與西方石油壟斷公司的利益沖突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
由于國際石油壟斷公司對油價的控制,油價這段時間以前長期維持在1-3美元左右。產油國對資本主義舊的石油體系長期低價的不滿與西方石油公司不肯讓步,使得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
政治層面來看,這次石油危機根本原因是阿拉伯國家主要想利用石油武器,要求美國等放棄對以色列的支持立場,迫使以色列退出占領的阿拉伯國家領土。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10月14日美國公開向以色列空運武器、19日向以色列提供22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此后阿拉伯國家開始實施一系列削減產量、石油禁運措施將石油危機推向高潮。
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1980:在這一輪石油危機中,一方面是戰爭導致的被動供應減少的客觀因素。
1978 年底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導致供給的嚴重不足,油價從13美元/桶一路攀升到34美元/桶。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產油設施遭到破壞,市場每天有560萬桶的缺口,國際油價一度攀升到41美元/桶。
另一方面,市場的心理預期也扮演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78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報告中稱“世界將逐漸經歷石油的長期緊張,甚至是嚴重的不足”,使得市場對油價上漲的預期不斷升溫。
石油公司開始囤油,個體消費者開始搶油,推動原油供給每天約減少300萬桶,原油需求每天增加300萬桶。心理預期的自我實現推升油價加劇上漲。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1992:同樣因為戰爭,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發動海灣戰爭,兩國石油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石油產量驟降。
8月初,伊拉克占領科威特之后,受到國際經濟制裁,石油供應中斷。僅僅3個月的時間里,國際油價從14美元/桶急劇攀升至42美元/桶,石油危機爆發。隨后美國經濟在1990年第三季度陷入衰退,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不過相比于前兩次石油危機,這次石油危機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大。
一方面是戰爭維持時間沒那么長,主要作戰時間在一個月左右,同時,世界其他國家的產油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國際能源署(IEA)充分的緊急預案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供不應求推動油價高漲2003-2008:期間全球尤其亞洲經濟迅速崛起,原油需求大幅上行,帶動油價攀升。
2004年開始,國際油價在需求的拉動下穩步提升,2007年之后進入快速提升階段。2007年1月布倫特原油54.3美元/桶,到2008年7月油價達到133.87美元/桶,漲幅達到146.54%。
因此,從需求端來看,原油的需求長期主要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并且石油需求比GDP的變化提前反應;供給端來看,主要受石油儲量開采成本等影響。
另外由于原油使用美元計價,使得油價與美元走勢呈現較為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當美元貶值時,使用其他貨幣購買石油變得更加便宜,刺激需求,推動油價的走高。相反,美元升值,對于其他投資者石油變得更貴了,抑制需求,油價走低。
石油危機影響市場的邏輯
1、宏觀層面。油價的上漲首先帶來工業生產領域成本的提高,對PPI上漲產生直接效應,而PPI上漲導致工業產品產銷能力的下降。
在前述三次石油危機期間,美國工業總產值均出現下滑。其中,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下滑程度最大,工業總產值從1973年10月的1.46萬億美元降到1975年6月的1.31萬億美元,降幅達8%。
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各行業PPI波動幅度也最大。
具體到各行業成本提高程度,則會隨著用油程度的不同有所差異。
從歷次石油危機來看,燃料相關產品及動力、化工及相關產品和金屬及金屬制品相關行業PPI同比漲幅最大,紙漿及紙制品、橡膠和塑料制品以及紡織品和服裝行業PPI同比漲幅相對較小。
油價的上漲通過價格輸入效應和收入轉移效應傳導使得CPI走高,進而抑制投資和消費。
一方面,由于原油在CPI中占有重要權重,國際油價走高,影響國內油價及相關石油化工產品成本增加,直接作用于一籃子商品。
同時,油價通過PPI產業鏈向下傳導,柴油、煤油、燃料油等工業制品成本增加,隨后金屬制品、塑料等價格也會因此上漲,交通運輸、郵電等行業陸續上漲,從工業領域生產勞動成本到商品服務業領域消費價格最終都會上漲。從而引發投資、產出的下降。
另一方面,油價的上漲,使得OPEC等石油輸出國獲得大量的石油美元,貨幣資金流動性提高,直接導致通脹的產生。
而對于石油進口國,油價上漲,使得真實貨幣余額減少,消費者會增加對其他產品的替代需求。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帶來社會需求增加,引發通脹。
CPI與個人消費和投資均呈現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并且對個人消費的作用很快呈現。
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1973年至1974年,美國CPI同比由6.2%上升至11.0%。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不變價增速由4.95%降低到-0.84%,固定資產投資由13.39%降低到6.38%。
第二次和第三次石油危機期間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從時間效果來看,CPI的上漲會立馬對個人消費支出產生抑制作用,而對于投資的作用會有一些時滯。
2、產業價值鏈層面。在整個石油化工產業鏈中,上游的原油價格是主要的驅動因素。
根據工業生產流程,原油產業鏈一般包括:原油開采—煉油—化學工業—紡織、機械行業。原油價格隨著產業鏈逐漸傳導,同時從上游到下游隨著行業集中度的降低,價格傳導作用逐漸減弱。
全球原油市場是一個供給高度集中的市場。OPEC、美國、俄羅斯幾乎決定了全球原油的供給價格。
隨著產業鏈向下移動,行業集中度逐漸減弱,煉油行業一般集中于大型企業,具有相對較高的壟斷定價能力。能夠有效的把油價向下傳導,表現為原油與油氣開采行業和燃料動力等價格走勢較為一致。
產業鏈中下游相對分散,競爭激烈,議價能力較弱。石油化工產業鏈的中下游包括化學工業、紡織業以及機械行業等,隨著產業鏈向下移動,行業集中度逐漸降低。
表現為原油價格的變化只部分轉化為化學工業價格,更為下游的機械工業等更多的受投資端和消費的影響,石油價格傳導力度有限。
因此,從產業鏈傳導來看,隨著產業鏈下移行業集中度降低,價格傳導作用減弱,行業影響減弱。
高油價期間市場表現
1、整體層面。從整體層面來看,油價的大幅上漲多數情況會對資本市場造成一定沖擊。隨著石油危機持續時間以及對經濟沖擊程度的不同,股指下跌的程度也有差別,同時經濟基本面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高油價通過對消費投資的雙重抑制,往往帶來宏觀經濟的下滑。
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世界原油均價將近翻了四倍。美國GDP不變價同比從 5.60%降為-0.50%,制造業總產值增長率從1972、1973年10%以上的高增長滑落至1974、1975年的4.21%和5.23%。
日本經濟遭到更為嚴重的沖擊,GDP不變價同比由1973年的8.03%降至1974年的-1.23%,大幅下降9.26個百分點。
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美國GDP由1978年的5.5%到1980年降為-0.30%。兩伊戰爭之后美國GDP從1981年的2.5%降低到-1.80%,制造業總產值同比下降0.23%。
日本由于嚴格控制通脹以及汽車產業的獲益,避免了大幅沖擊,GDP不變價同比由1979年的5.48%到1980年降為2.82%。
第三次石油危機期間,由于各國開始加強對石油產業及替代能源的發展,加上這次石油危機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對美日經濟沖擊較小。
2、股指層面。對應到相應期間的股指變動: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以OPEC的兩次提價為界限,標普500和日經225均有兩輪的大幅下跌。
標普500從1973年10月16日的110.19點開始到12月6日持續下跌至94.42點;從1974年初的99.80連續9個月下跌,到9月30日至63.54,跌幅達36.33%。
日經225從1973年10月30日4702.92的高點跌倒12月18日的3958.57點,跌幅達15.83%;經歷短暫回升之后,從1974年5月31日的4772.66連續5個月下跌到10月28日的3403.61點,跌幅達到28.69%。
第二次石油危機雖然同樣處于全球經濟衰退期間,但相比于第一次石油危機,對美日股指的沖擊相對較小。標普500和日經225在短暫的下跌之后,隨著油價企穩,都迅速恢復并大幅上升。
日本在第二次石油危機沖擊小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汽車產業在這一時期的迅速發展。日本汽車年出口量從1970年的108.68萬輛至1981年達到604.84萬輛,增長4.57倍。
第三次石油危機持續時間較短,標普500從1980年7月16日的368.95點驟降至10月17日的298.76點,出現較大波動性。
此后油價開始回落,至1991年2月基本恢復持平到戰前水平。標普500開始大幅反彈,迎來新一輪的上漲。
日經225在此期間跌幅相對較大,并且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股指一直維在低位。主要原因在于1989年3月到1990年8月,日本連續5次提高貼現率,頻繁的貨幣緊縮政策,加劇了對資本市場的沖擊。
第四次油價的上行,由于經濟基本面較為強勁,中美日主要股指均有較好表現。
這一期間,美股在互聯網泡沫后經濟復蘇的驅動下,從2003年3月的828.89點上升至2007年10月12日的1561.80,漲幅高達88.42%。
與標普500類似,日經225也在2003年4月的低點858.48開始一路攀升,基本與油價上行過程一致,同樣由于次貸危機,于2007年7月止于1531.85,增幅高達78.43%。
3、各個板塊表現。該報告選取三次石油危機期間(1973年1月至1991年12月)世界原油均價與各個一級行業每股市盈率的月度數據,取對數,差分調整之后,得到如下因果檢驗結果。
在90%的置信水平上,原油價格與電信業、消費者服務業、衛生保健業、金融業、工業和公用事業市盈率存在因果關系。而與日用消費品和基礎材料沒有檢驗出因果關系。
報告顯示,考察各板塊在油價上漲與下跌階段的表現可以發現,消費者服務、金融、工業等與油價有因果關系的行業在三次石油危機期間波動較大。
能源、油氣、基礎材料多數情況較為受益;金融行業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和敏感性;電信、科技相對穩健;市場政策等因素同樣影響板塊表現差異。
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上行期間(1973年10月至1974年3月),標普500指數下跌11.72%,電信行業指數跌幅最小為0.93%,基本材料行業跌8.02%,油氣行業跌10.58%,其余行業跌幅均超過標普500。
消費者服務和日用消費品行業指數跌幅最大分別為18.72%和23.32%。
在油價回落期間(1974年3月至1974年10月),標普500跌33.65%,電信行業指數跌幅仍然最低為24.08%,基本材料行業指數下跌28.88%,金融行業跌幅最大為44.56%,消費者服務行業跌幅為41.22%。
整個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電信行業和基本材料行業表現出相對較好的穩定性,金融和消費者服務行業跌幅最大。
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期間(1978年7月至1980年12月),基本材料、工業等行業指數有所上漲,油價下跌期間,金融行業、衛生保健行業和電信有較大幅度的上漲。
金融行業的上漲主要在于80年代初期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為美國銀行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帶動金融行業出現大幅上漲。
美國當時存款利率上限并未取消,由于治理高通脹的需要,市場化的利率大幅提高,美國商業銀行貸款利息收入相比于70年代大幅增加。
同時,美元的持續貶值刺激非產油的發達國家增加從美國貸款來支付國際收支的逆差。
整個這段時間,美國銀行業處于信貸擴張高盈利時期,1980年12月至1983年3月,美國銀行業價格指數上漲54%。
另一方面,美國電信行業壟斷格局打破,企業之間的充分競爭,刺激了消費的大幅增長。1980年12月至1983年3月,世界原油均價從39.75美元/桶回落至1983年3月的28.32美元/桶,電信行業指數上漲43%。
第三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期間,1990年6月到1990年10月海灣戰爭帶來世界原油均價由15.27美元/桶上漲到34.50/美元/桶,這一期間除了油氣行業價格指數上漲2%,其余行業價格指數全部大幅下跌。
1990年10月至1991年3月,世界原油均價從34.5美元/桶的高點回落到18.07美元/桶,各個板塊價格指數開始出現大幅回升。科技和金融行業價格指數漲幅最大。
從整個第三次石油危機期間各個板塊的表現來看,金融行業和日用消費品行業最為敏感,伴隨油價漲跌,出現大漲大落。
衛生保健行業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和營利性,在油價上漲期間,跌幅相對較小。隨著油價的回落,很快能有較大漲幅;公用事業和電信業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上漲和下跌幅度都相對較小。
總的來說,高油價期間各板塊表現不盡相同,但也呈現出一些共性:
各個板塊與油價的相關程度是各板塊表現差異的主要原因;金融行業在石油危機期間相對于其他板塊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和敏感性;市場政策等因素是不同板塊在歷次石油危機中表現出差異性的原因之一。
高油價對產業格局的影響
報告寫道,高油價主要對產業帶來三個方面的影響:
1、產業結構:高油價一定程度上帶來產業結構的調整,以日本為例,70年代高油價促使其經濟實現從資本驅動向技術驅動的轉型。
50年代起,日本依托重工業等傳統資本密集型產業,GDP以年均10%左右高速增長。
70年代石油危機帶來原油價格顯著上行,使得鋼鐵、化工等燃料成本占比較大的重化工業部門,成本抬升,競爭力下降,工業生產出現不同程度收縮,石油和煤制品工業生產指數由1979年的99.8,持續回落至1987年的73.7。
面對油價的高漲,日本一方面加強傳統行業技術支持和研發創新,另一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電子機械等技術密集型行業發展。
1970-1985年日本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順利實現由資本驅動向技術驅動的轉型。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統計,日本彩色電視機從1965年開始出口,至1985年出口額達到0.6萬億日元;日本的家用錄像機出口額1985年超過了1.6萬億日元。對鋼鐵原油的需求減少,對硅的需求與日俱增。
2、產業鏈:石化產業鏈而言,一方面高油價對石化行業不同環節利潤帶來擾動,另一方面帶來替代工藝的發展機會。
石化行業是從原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為起點,經過一系列原料加工合成,最后得到各種化工產品或制品從而進入其他行業的生產或消費的漫長產業鏈。因此原油價格上漲在產業鏈中的傳導也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
總體來說,原油及其衍生品等原料投入占比較大的產品(如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有機化工品)以及替代作用較強的產品(如PVC、甲醇、氮肥等煤炭工藝生產對石油、天然氣路線的替代)等價格會漲幅較大。
從產業鏈上來看,產業鏈上游企業一般較少并且規模較大,產品價格隨著油價上漲而上漲。2000年以來隨著油價的上漲,石油開采行業的盈利呈上升趨勢。
產業鏈下游行業由于企業較多,市場競爭激烈,無法將成本轉嫁給用戶,就會導致盈利空間被壓縮,負面沖擊較大。
汽車產業鏈而言,總量上,油價的高企會從整體上抑制汽車的需求。三次石油危機期間,全球汽車銷量均有較大幅度下滑。、
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世界汽車產量由3992萬輛下降到3300萬輛,降幅17.3%; 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隨著油價上漲世界汽車產量由4230萬輛降低到3852萬輛,降幅8.9%。
第三次石油危機期間:1990年下半年世界汽車產量由4970萬輛降低到4698萬輛,降幅達 5.47%。
結構上來看,高油價帶來70年代日本小型車的風靡。
數據顯示,1970年本田在美國的銷售量僅1300輛,第一次石油危機后本田汽車在美銷售量躍升到近10萬輛。
趨勢上來看,高油價為新能源車的發展創造了契機,日本、美國、歐洲、中國等相繼開始在新能源車領域積極布局。
日本是最早發展電動汽車的國家之一。上世紀 90 年代,美國政府開始致力于推進節能汽車前沿技術的發展。
進入 21 世紀,歐洲電動車滲透率快速提升。近幾年我國開始在新能源車方面積極布局。
3、能源結構:幾次高油價使得原油在全球能源消費生產中占比逐漸降低,天然氣、煤炭、核能等占比逐漸提升。
整體來看,1970年之前,石油的生產和供應都快速上行,石油也是第一大消費能源;1970 年之后,隨著幾次石油危機的爆發,原油的生產大幅下滑,消費有所波動;取而代之的是煤、天然氣、新能源等加速上行。
根據BP統計,1973年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時,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約占50%;經過幾次石油危機,油價的上漲,能源結構中,石油的占比逐漸減少,到2020年石油占比降至31.2%。
以美、日為代表,高油價的沖擊使其紛紛實行新的能源政策,通過財政、稅收等方式使得煤炭、核能以及新能源在其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占比有所提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可轉債權限開通當天能打新債嗎?可轉債權限開通當天能打新債,在申購的時候,投資者可以點擊頂格申購,然后等T+2日公布中簽后,將資金放到股
潔特發債中簽能賺多少 中簽盈利及上市時間預估潔特生物公布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網上中簽結果,中簽號碼共有15 0926萬個,每個
001230勁旅環境值得申購嗎 發行價格預估為34 51元據了解,勁旅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于7月5日開啟新股申購,股票簡稱為勁旅環境,申購代
康醫發債什么時候上市 新債的申購代碼是370869據了解,康泰醫學將于近期發行7 00億元可轉債,債券簡稱為康醫轉債,申購。代碼為370869 ,
華盛鋰電什么時候上市 頂格申購需配市值7 00萬元據最新消息顯示,華盛鋰電將于近期開啟新股申購,申購代碼為787353,股票代碼為687353,頂
申購新股需要的條件:預計要參加新股申購需要在T-2日(T日為網上申購日)前20個交易日內,賬戶里必須日均持有1萬元以上市值的股票,才能達到
思科瑞(688053 SH)公布通告,回撥機制啟動后,網下最終發行數量為1,422 7122萬股,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后發行數量的62 15%;網上最終發
據港交所6月28日消息,MTT GROUP HOLDINGS LIMITED(數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創陞擔任其保薦人。該公司曾于前年
翻斗車的學名叫自卸車。翻斗車是一種特殊的料斗可傾翻的短途輸送物料的車輛。車身上安裝有一個斗狀容器,可以翻轉以方便卸貨。適用于砂石、
臥式減速機可以立式安裝嗎不可以。臥式減速機和立式減速機不同,主要在于潤滑方式方面,臥式減速機不需要潤滑到頂端軸承,而立式減速機需要
硬齒面減速機是一種相對精密的機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轉速,增加轉矩,適用于高速軸轉速不大于1500轉 分,齒輪傳動圓周速度不大于20米 秒
一、立式減速機和臥式減速機有什么區別減速機安裝安裝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立式減速機和臥式減速機兩種,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安裝螺旋葉片以確保材料向外輸送,輸送方向由葉片上的箭頭標出,螺旋葉片安裝正確情況下,左、右螺旋葉片上的箭頭指向外,分料桿軸承座旁。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記者從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獲悉,據其統計數據,廣東省與香港地區的貿易規模從1997年的2798 5億元人民
2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帶貨直播走進深汕特別合作區赤石鎮大安村的果園,赤石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聯合9個第一書記當起了公益助農主播,聯手
記者從深圳市氣象臺獲悉,南海熱帶擾動于29日8時加強為熱帶低壓,14時中心位于深圳偏南方約 797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風力7級(15 米 秒)。預
昨日,喀什地區行政公署、深圳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聯合在深圳舉行2022民營企業南疆行(深圳站)新疆喀什地區招商推介會,70余家深圳
廣東省政府日前宣布,將于近期批準在廣州、深圳等13個地市設立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首要任務是復制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
將AI技術賦能企業培訓,量身設計員工成長專屬課程;用數字化平臺模式服務小微企業融資;157個城市,4萬多名醫生,醫療健康一站式體驗傳遞好醫
位于龍崗區坪地街道的深圳國際低碳城是全市20個重點發展區域中唯一以綠色低碳發展為鮮明特色的重點區域和示范窗口,2012年底啟動建設,歷經
可轉債開盤前買入技巧:1、可以根據集合競價的走勢,如果在集合競價的時候,正股已經漲停,則可以去購買轉債...
怎么看可轉債是否中簽?【1】用戶在投資之后,投資者可以在證券公司的頁面上點擊【查詢】—【配號查詢】,如...
出現以下情況,科創板股票會主動退市:1、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決議主動撤回其股票在上交所的交易,并決定不再在...